重要通知
《科学技术创新》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科学技术创新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网络安全视角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0-03-08  点击:663


       

杜英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媒体世界的快速更迭,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弄潮儿在享受信息的便捷时往往也饱受媒体信息带来的苦果。基于网络安全视角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点对策,将媒介素养教育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关键词:网络安全 大学生 媒介素养 培养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b)-0216-03

近年来,媒体的发展速度迅速,催生出多种媒介形态诸如微信、短视频、弹幕等。而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90后”大学生是新媒体最主要、活跃的使用群体之一[1]。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媒体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另一方面,复杂、多变、迭代的媒介环境也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全新挑战,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网络媒体世界,其信息海量且繁杂,而且时常伴随着会出现一些网络、电信诈骗或者网络攻击。为此,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指导与约束公民的网络行为。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拥有与怎样拥有网络安全意识对于大学生在使用媒体与甄选信息时显得十分必要,因此,网络安全视角下的媒介素养培养就具有时代意义与必要性。

1 媒介素养与网络安全

1.1 媒介素养的内涵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一词的概念,最早是1933年由英国学者ER·利维斯在其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提出,当时目的是要教育人们抵制低俗的流行文化,反对大众媒介给予的“低水平的满足”,即要激励人们对各种获得的信息进行“甄选”[2]。随后,“媒介素养”的概念内涵从对大众文化的简单抗拒,逐步延伸到学生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这也得到了西方许多国家高校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到日常的教育体系。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进行更为细化的定义: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因其同时涵盖了信息获取、信息选择、信息消费、信息生产等不同维度的理解,成为目前国内学者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主要定义参考[3]。

1.2 网络安全的内涵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4]。其具有保密性(不泄露给非授权对象)、完整性(未授权不可更改)、可用性(依据权限按需使用)、可控性(传播过程与内容可控)、可审查性(事件有据可查)等特性。目前的网络非法侵害基本是以破坏上述特性为手段的攻击,进而完成某种非法目的或者交易。

1.3 网络安全视角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

从“媒介素养”的内涵不难发现,媒介素养注重对信息的获取、选择、消费及生产等各个维度或环节,在这些过程中,人们是主动参与其中的。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他们熟练使用各种新媒体,信息的更迭速度更快且信息量大,此时的媒介素养教育更多是关注他们对于海量信息的甄选,但所有的这些行为基本都属于信息的主动参与,即解决“我可以选择合适的信息”或者“我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这样的行为。但在网络安全的视角下,信息可能是会被恶意破坏或者篡改的,在这个过程中,是攻击者主动改变或者获得了某种信息,使得我们“被动”地去甄选这些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变成了“被动者”即我们的行为发生在攻击者行为之后。因此,在网络安全视角下在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时,我们必须要将这种“被动”化为“主动”。

2 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2.1 媒介素养培养未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或者相关的专业课程甚至一些选修课程,这种零散的媒介素养知识培养难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媒介素养并逐步提高。如今人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全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媒体信息铺天盖地,各种媒体应用软件也层出不穷,这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学生培养方案还是以专业学习为主,忽视或者不够重视对于新技术变革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所需要的技能或素质的培养,这种解决复杂信息社会的能力之一就是媒介素养。此外,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目前的形势也十分严峻。许多新兴的网络诈骗技术与漏洞技术加剧了网络生态的复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融入网络安全视角的媒介素养培养就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2.2 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短缺

目前,学校少有专门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涉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基本分布在计算机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与工商管理学院。但是上述几个学院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专业背景或者研究方向鲜有媒介素养,因此专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师几乎为零。以网络安全视角下的媒介素养培养基本就是空白,主要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此类教育形成不了一门课程。其次,教师的在职培训计划中也很少涉及媒介素养再培训的,这给此方面的教育形成专业师资团队也造成了障碍。

2.3 大学生自身意识的薄弱(学习意识、防范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的产生让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与知识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在接受这些信息的同时,学生们很少会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一些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更谈不上将媒介素养与网络安全相结合起來学习。首先,由于学生还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他们的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对于一些事情的把握与辨别尚欠成熟,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难免会产生选择困难。其次,个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比如通过网络上填写一些个人信息换取一些小礼品或者奖金,在进行网络购物收货后将含有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及真实姓名包裹外壳随意丢弃等,这些行为会直接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留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最后,身为“98”后的大学生,普遍个性比较张扬,喜欢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并十分喜欢将自己的一些个人生活的信息分享或者无意泄露在网络上,这无异将自己“暴露”在网络之中,许多网络诈骗犯就是在网络上收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作案,这些案件的发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注重个人隐私保密。

2.4 网络媒体世界的价值迷失

网络媒体传播具有速度快、及时性等特点,因此很多信息人们都希望利用网络进行传播。但是,数据本身不会进行价值判断,当数据本身承载的信息出现某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时,它的传播速度与广度也是惊人的。特别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脱离了线下面对面的形式,造成一些人隐藏自己的动机去刻意传播一些不良或者对他人有害的信息。例如,网络营销是很多公司利用的营销手段,但是有时取得经济利益,一些企业或者网络推手故意在网上炒作一些事件,捏造一些信息混淆视听,或者对某人某事进行刻意抹黑与攻击,让大家惊呼发现了事件的“真相”,而且一些媒体为了第一时间抢占新闻高地,也不顾信息的真实性跟风报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导向;随着事件的发酵,当事人的不断澄清,事件往往又会“反转”,媒体又会将事件的报道引入另一个极端,这种快速变化的舆论价值导向给大学生在分辨事物的真相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而且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是网络媒体世界的价值取向的迷失。

3 基于网络安全视角进行媒介素养培养的对策

前面提到:在网络安全视角下在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时,我们必须要将这种“被动”化为“主动”。因此,笔者从学校、学生、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加强主动性培养,具体对策如下。

3.1 学校主动性:构建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涉及传播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的一些学校进行实施进阶式媒体研究课程,该课程根据年龄、层次的不同会因地制宜地设计合适的课程进行教学。例如:儿童阶段培养学生的区别与区分能力;初中阶段建立辨识与评价;高中阶段则培养应用与批判精神。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将媒介素养纳入正常教育体系,并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利用多学科融合的优势,进行独立授课,专门培养媒介素养。如果条件不容许的学校,可采取渐进策略,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媒介素养的内容或者单元模块,渐渐形成该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为今后独立授课积累素材。另外,对于相关专业教师的培养需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为师资培训做好规划,形成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3.2 学生主动性:主动意识、主动学习与主动交流

学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主动性直接影响着媒介素养培养的质量。首先,学生应该树立安全意识,只有时刻有树立安全意识,才能有效抵挡住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侵蚀。例如,近几年频发的校园网络贷款暴力、电信诈骗学生的钱财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等,这些都是与自身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有关,意识好比一堵城墙,将大量无用与非法信息抵挡在外围。其次,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必不可少。由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与知识成几何速度产生,一些从未有的安全漏洞或者攻击手段出现在人们面前时,难免措手不及。但是以保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心态去看待网络安全事件从而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是一种不二选择,只有当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时刻处于更新状态,就能对于一些新的安全攻击事件了然于心。最后,身为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社会经历的缺乏,就必须与外界多交流,与同学、老师、社会媒体大师等交流各自的经验,从中学习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鲜活例子,对于自己去处理或者解决一些信息安全事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3.3 社会主动性:各方力量协同培养

媒介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欧美许多国家成立了与媒介素养相关的组织或者基金会,致力于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培养与研究,并引导整个社会对于媒介素养的价值取向。如今,我國在网络安全方面已经进行了立法并在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对于整个社会规范网络行为及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个社会中的组织、个体等如果具有网络安全意识及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判断,那么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减轻学生对于垃圾信息的筛选具有积极导向。此外,家庭媒介教育亦是媒介素养教育十分重要的环节。家长要形成正确的媒介观和教育观,帮助小孩合理使用媒介,比如在家中观看积极、健康向上的媒介信息,以身作则,引导小朋友建立自己的思考和观念,批判性看待媒介信息。

4 结语

总之,媒介素养教育在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网络安全的视角去看待媒介素养教育,并相应地修正培养策略,正是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甄选,这对于我们进行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婧.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和应对[J].传媒,2018(23):80-83.

[2] 季静.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目标探寻[J].江苏高教,2018(7):91-93.

[3] 万雅静.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7+Office201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34.

[4] 贾玉.欧美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范式与借鉴[J].传媒,2018(24):87-89.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2020-03-08

上一篇:浅析“双一流”建设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双创背景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