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科学技术创新》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科学技术创新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浅析“双一流”建设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时间:2020-03-07  点击:555


       

李郑临

摘 要:随着国务院颁布关于“双一流”建设内容后,为地方高校带来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回归高校教育本位的关键标识。如何利用有效策略,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一流人才培养,仍需教育相关部门不断实践研究,然后加以落实。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人才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b)-0220-02

要想发挥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全部价值,首先就要确保人才队伍质量,以及对一流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人素养。所谓“双一流”主要是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高等院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科建设理解定位,全面提高其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教师运用合理有效策略,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高效强化人才培养和落实“双一流”建设,把人才培养作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价值观养成、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水平等。

1 “双一流”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1.1 指明工作方向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就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内容。也就是说,“双一流”建设具有一定导向性,能够帮助高校综合考量培养人才价值,创新设计理念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方针,在各项教育工作中实现一流人才培养。

1.2 体现工作水平

在高校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双一流”建设水平,所以人才培养目标除了要具有长远发展前景,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确保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受影响[1]。也就是说,“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尽可能贴合学校的整体战略部署,为院校和人才水平提高树立准确标志。

1.3 激励学生前进

“双一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一流人才培养积极性形成直接影响,具有鼓舞士气的功效。通常情况下,高校一流人才培养目标都是简要精练的,但是这也并不妨碍管理层对学校发展前景的美好期许。利用各种宣传途径,逐渐向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提高学生对一流人才培养教育内容的配合度,为高校人才的正向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1.4 两者之间关系

在“双一流”建设中重视人才培养,强调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了高等院校办学的出发及落脚点,是回归高等院校本位的重要标志,是一流大学建设向更深推进的重要标志。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场所,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中,设有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专业,为此逐渐成为“双一流”建设中核心环节。这也就意味着“双一流”建设和“一流人才”的培养,相辅相成,两者密不可分。而目前大部分院校实施“双一流”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同时为一流人才培养指引正确方向。

2 “双一流”建设中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2.1 运用创新的教育理念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高校教育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和改革,所以要想在“双一流”建设中,快速培养社会所需一流人才,首先就要运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勇敢摒弃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在实际人才培養中以学生为本,在突显学生个性思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开放国际性,以及端正的思想道德修养,逐渐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在人文教育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研究中西教育的异同,尊崇自由学习,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使命而不懈努力。

科研教师结合国外或者自身优秀科研成果,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更丰富且有意义的教学内容,以及当下最前沿的知识,疏通自身的科技知识脉络。此外,还可以通过导师上岗培训,探究师生关系等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科研—教学—学习的基础框架中,加深理解记忆,高效培养一流人才,完成教学育人的教育使命。

2.2 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双一流”建设具有很高科研价值,但是结合现阶段的科研实际情况看来,多是将重点放在科研项目、文章,以及经费等内容上,觉得这就是院校“双一流”建设科研水平的最终指标[2]。花费大量财力、物力聘请专业科研人员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科研效果,由此可见,良好科研环境对“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性。优秀的科研成果往往都不是仅凭几篇文章就下结论的,而是尽可能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能潜心钻研、致力工作的舒适环境。

除此之外,大部分科研人员都喜欢简单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如果不能给他们提供足够自由合理的工作时间,势必会直接影响“双一流”建设中培养一流人才的科研效果。并且,高校也要不断加强学术管理,不能因过度重视行政管理,出现本末倒置的教育现象,阻碍一流人才的更高层次培养和提升。

2.3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

为了尽快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一流人才的有效培养,除了知识理论教育之外,还要让学生充分融入社会实践,加深对现实社会的感知,能够将所学知识准确应用到实际中,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农村支教、偏远地区植树等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能真实感受服务人民的宗旨,深入了解国情,同时接触基层能够促使学生养成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良好素养,增强一流人才的家国情怀。

另一方面,社会公益服务也是“双一流”建设中加强一流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能够让学生在配合社会服务中,提高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以及关心弱势群体的优良美德[3]。这样一来,不但彰显高校一流人才的个人气度,还能用自身行为感染更多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院校志愿者社团,或是加入社区扶贫和法律顾问等形式,身体力行地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正,巩固学生献身公益的意识。

2.4 引进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要更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以创新推创业,寓创业于创新,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方向。高校历史文化背景、人才培养环节、人才培养方式、教育方式方法、课程教材建设、课外教学安排、学习评价及教学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创新素质。良好的创新素质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进还离不开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比起相关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言,创新创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形成尤为重要,引进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固本强基。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社会责任的培养均不可或缺。

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所需一流人才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和帮助,还要得到教育部门和企业的大力赞助和支持,将人才培养贯穿到“双一流”建设的始终,促使一流人才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具备良好的意识和素养,达到品学兼优的教育水平。

3 结语

总而言之,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中的永恒课题,需要教师运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促使这些社会所需人才,积极满足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充分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延保.“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7(1):4-6.

[2] 欧阳文圣.关于对“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7,15(31):164.

[3] 杨炯,吴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4):48-51.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2020-03-07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下一篇:网络安全视角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