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新华社日内瓦8月22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22日发布一份名为《饮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分析报告,呼吁对自然环境中的微塑料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开展更多深入研究,同时还呼吁减少塑料污染。 报告说,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海水、废水、淡水、食物、空气、瓶装水和自来水等来源中都检测到不同浓度的塑料微粒。 报告指出,虽然人体不大可能吸收粒径大于150微米的微塑料,估计对较小颗粒的吸收也有限,但对纳米颗粒等极小塑料微粒的吸收率可能较高,只是这方面数据目前还极其有限。 因此,世卫组织呼吁深入研究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如开发检测水中微塑料的标准方法,以进一步确定淡水中塑料微粒的来源,以及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在目前相关研究有限的情况下,世卫组织建议供水部门等机构优先采取措施清除那些已知有健康风险的微生物病原体和化学物质,相关措施对于清除微塑料也能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废水处理措施可以去除废水中90%以上的微塑料。此外,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也应采取措施,尽量更好地管理塑料和减少使用塑料。 微塑料常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但目前在科学上还缺乏严格定义。一般认为,微塑料本身含有的和吸附的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最终可能进入人体。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