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王雅诗 魏海霞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师生学习和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已是大势所趋。该文主要从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现状、“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管理和服务模式构建等3个方面,对“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进行探析,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 管理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a)-0-02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是指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阅读平台,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1]。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缓慢,已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构建“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现状
1.1 服务观念未转变,服务方式被动
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被动,很多图书馆员工对服务的认知还停留在为图书服务,而不是为读者服务,认为只要把收集文献资源、图书外借、维护馆内阅读秩序等工作做好就够了。
1.2 馆藏结构不合理,纸本文献浪费现象严重
图书馆内馆藏指示不明,造成读者对馆藏资源分布不清不楚,不利于读者获取信息,容易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1.3 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低,难以满足当下师生的阅读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网络技术利用率低,高校间的文献信息资源交流少,电子资源量少陈旧并且使用率低,在资源共享平台搭建、远程教育课程等建设方面也严重滞后,当下已难以满足师生对信息的海量需求。
2 “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构建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读者满意度
2.1.1 加强阅读推广服务引导,打造动静相宜的图书馆空间结构,促进读者间的互动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要聚焦到数字化阅读推广中,同时也要兼顾传统的纸质文献信息推广。
在进行纸质文献信息推广的时候,要保证图书馆内的馆藏指示能够尽可能详细地展示给读者,节省读者收集资料的时间,提高读者在馆内阅读的满意度。高校图书馆在布局上,既要满足传统借阅室“静”的需要,同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动”的空间,提供给学生分享、实践的动态学习空间[2]。给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阅读学习,交流彼此的见解,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的时候,既要有效利用高校具有的设备,如电视、计算机、投影仪等,又要注重利用移动设备如电脑、手机等进行阅读推广,保证开展数字资源推送服务的广泛覆盖率[3]。
2.1.2 创新思路,拓展服务范围,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除了为到馆借阅书籍的读者提供服务外,还应当创新思维,拓展服务范围。
广大师生作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主要受益者,他们的阅读偏好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因此组织广大师生参与到图书现采的活动中去,能有效降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闲置现象,有利于确保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高、精、准”[3]。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号召师生通过“漂书”,将手中的闲置书籍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不仅丰富了高校的特色文化,而且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提高阅读兴趣,活跃学习氛围。
2.2 搭建合作平台,不断提高“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2.1 合理定位数字化平台角色功能
数字化平台应当集多角色管理、资源共享和人工智能为一体。多角色管理旨在区分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等多种角色,从而实现管理、教学、学习等多种功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互联网开放共享要求要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平台。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虽然都融入了互联网技术,但仍处于浅层次,还需不断深入研究利用互联网技术,并将其用于平台设计中,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兴起,也为图书馆的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在高校图书馆转型升级中,将“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通過人工智能分析不同读者的兴趣爱好、专业等,实现智能化推送、定制个性化馆藏查询与检索方式,可以打造出“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平台。
2.2.2 加强“多校联盟”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学资源、电子期刊、电子书、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该校学者专著译著、学术报告等特种文献的第一手来源,加强对其独有的特种文献数据库的数字化建设有利于打造馆内自建资源的系列特色品牌,促进特有学术成果的持续性、规范化收藏。同时,由于不同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各有侧重点,因此在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建设中进行多校联盟,可以集多校优质资源为一体,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扩大特色馆藏储备量。
2.2.3 机构间深度合作交流,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
“互联网+”为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可能。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之间共享信息资源将线上线下服务有机结合可以提供更智慧化的服务。图书馆与书店合作推出在线阅读平台,可以极大地整合图书馆和书店的文献资源。读者通过平台可以查询并预约订购自己喜欢的图书,从而实现买书、借书、还书一站式服务。图书馆还可以依托支付宝、微信、QQ、微博等平台,搭建图书资源合作平台。通过在支付宝钱包内开通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和活动信息的查询、数字阅读、在线借还书、活动预约等一系列便民服务[4]。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构建学习社区、名师讲堂、在线解答、图书超期提醒、“掌上课表”、超期欠费缴纳、图书馆自习室预约、描码借阅等功能体系,不断增加平台的趣味性、便利性和实用性,不断扩大图书阅读推广的影响力,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纽带,实现管理员、老师、学生的三方互动,为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图书馆共享平台奠定基础。通过与信用机构合作,搭建网借信用平台,对信用良好的读者,实行免押、免办卡的在线信用借书服务。同时依托物流,实现在线预订,线下取书的便捷服务。通过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不断提高读者参与图书馆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优化“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2.3 注重读者的隐私保护,确保“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质量
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对读者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时,一方面有助于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因而,在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时,更应注重对用户的隐私保护,优化“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质量。
3 结语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高校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当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建设“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展现高校图书馆的独特魅力,不断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秦艺.“互联网+高校图书馆”——引领高校数字化转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7):54.
[2] 曹国凤.对高校图书馆引入创客空间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1):26-29.
[3] 关晓颖.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的思考[J].林区教学,2010(9):124-125.
[4] 高林杰.“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22):122-123.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