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潘晓东 刘军延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各个经济主体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而就当前阶段的贸易发展来看,电子商务的迅速进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升级和转型,这为更广阔的跨境网购市场打造提供了条件,也为国内的电商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电商发展新机遇的把握需要有专业人才的支撑,而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这对于我国电商发展来讲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积极地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当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问题讨论研究解决对策,这可以为专业性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该文就产学合作“互联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做讨论,旨在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a)-0-02
电子商务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不仅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更得益于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商业模式,当前不仅需要传统商业模式来发展经济,更需要电子商务来稳固和开拓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跨境业务表现十分突出,这为我国电商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人才成了我国电商企业跨境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强调人才的培养变得十分必要。目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与之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并不能满足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做全面性的分析便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对我国高职院校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做具体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着3个方面的突出缺陷,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1)师资队伍经验不足。现阶段的跨境电商教学教师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强,其对于具体的实践问题解答以及操作与现实需要不符,这会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成长。其二,教师的思想理念、方法等比较陈旧,新观念、新方法运用比较少,这会影响到教学的活力。总体来讲,教师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在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弱经验性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发展需要,因此会限制教育教学的进步。
(2)教学资源的落后性表现突出。我国电商发展迅速,相关研究也在持续性深入,但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中,教材并没有写入最新的内容与行业发展实践,导致学生对行业认知上的误差,其自身能力的塑造也会受到影响。总之,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教学、市场资源、企业资源等无法和教学资源做整合,这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于教学的市场化发展。
(3)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存在问题。目前的电子商务教学,跨境电商教学中的课程多偏向于理论,在具体课程设置的时候,对学科的交叉性分析也不够,所以学科辅助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这影响了最终教学的综合性。
2 构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从目前的实践分析来看,要支持我国电商企业的跨境发展必须要培养出具有专业性和应用型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积极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这样可以为具体的教学实效提升和人才培养针对性提高提供条件。
2.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做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师资力量是教育教学中的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需要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研习,这样,教师能对企业现状有更好的了解,也能对企业需要的人才有更深入的认知,还能够实现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如此,其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会有显著的进步。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还可依靠互联网做外籍教师的课程引进,这样,外籍教师的理念、思想以及教学方法等能够在我国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进行应用。这样,师生可以了解到国外电商发展的基本现状,这于国内的教学调整而言是有突出意义的。简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地进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并引入外来信息和资源武装教师,师资队伍力量明显强化,其对教学的推动效果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2.2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要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综合效果,第二项重要工作是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对学生的能力成长和认知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资源的整合,使更多有效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具有重要价值。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基于学校现状和社会需要进行校本课程的编写。校本课程的校园实践性和市场适应性更加显著,校本课程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的效果更加突出,所以校本课程的应用价值比较突出。其二是学校可以和企业实现有效联合,这样,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资源等能够实现联合性应用。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信息、市场信息以及企业信息实现了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的对接效果明显加强,而通过校企联合,不仅人才培养的周期明显缩短,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会明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业适应性更是得到了明显加强。总之,这两种资源整合方式的利用对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2.3 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实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效果的进一步加强,对课程设置的系统化做强调也是十分必要的。
就课程的系统化设置来讲主要的内容有两项:一是针对社会人才的基本需要确定合适的课程比例,比如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教学的课程要能够实现相互促进,使其达到平衡状态,不能够顾此失彼。二是跨境电商是一门交叉学科,其中还涉及外贸、财务相关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也需要做相应课程的重视。简言之,为了实现课程设置的系统化,首先需要对学科的核心内容进行强调,然后基于核心内容做课程布置。其次是在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与之相关的辅助性课程,并在实践中做相应课程的开展,这样,课程的系统化得到加强,最终教学的综合性效果会更加明显。
2.4 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做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加强,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之所以要强调校企协同创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产学结合大环境下,企业的创新和学校教学的创新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学校创新跟不上企业创新,那么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会下降,反之,如果企业创新跟不上学校的创新,那么会出现人才浪费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发生,需要实现二者创新的协同。二是学校的创新和企业的创新具有片面性,所以实现二者协同能够更好地改变创新现状,使得二者创新更具深度和操作性。
简言之,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学校和企业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这样可以实现创新理念以及创新需求的互通有无,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二者的创新能够更好地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所服务,这样,人才培养的现实价值会更加突出。
3 结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的现代化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做支撑,而高职院校作为相关人才培养的基地,需要积极地进行现实环境的分析,然后基于现实环境做好教学模式等的创新和调整,以此实现对教育教学的支持,帮助培养更多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 平萍.“互联网+双创”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23):29-31.
[2] 潘冬梅.“互联网+”视域下O2O創新创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 209-210.
[3] 陆燕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时代经贸,2017(3):62-64.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