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张宇星
摘 要:气象科普工作在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提升防御突发气象灾害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河南省气象局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从优化气象科普发展环境、促进气象科普融合发展、激发气象科普创新活力和彰显河南气象科普特色4个方面概述了河南省气象局在科普社会化方面所探索的途径,总结了河南气象科普社会化成效,提出了加强气象科普社会化的思路。
关键词:科普 社会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c)-0223-02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日趋严重,气象科普工作在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提升防御突发气象灾害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方面对气象科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气象科普社会化是气象科普重要的发展策略,思考气象科普的社会化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气象局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从发展环境、融合发展、创新活力和科普特色4个方面概述了河南气象科普社会化途径,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思路。
1 氣象科普社会化发展途径
1.1 优化气象科普发展环境
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是气象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部分[2],突出了规划引领,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省级政府名义出台气象科普发展规划在全国尚属首家,提出了7项主要任务和5项重点工程。健全法规保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将科普内容融入各类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河南省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向社会宣传普及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体系,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河南省“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河南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7—2025)》和《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
1.2 促进气象科普融合发展
融入科协舞台,借助科协系列主题活动舞台,将气象防灾减灾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打造成宣传亮点。河南省气象局连续5年作为河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的联合主办单位参与活动。凝聚科普合力,发挥教育、农业农村、水利、文化旅游、卫生等部门的优势,通过联合发文、开展活动、共同投资,形成合力,实现气象科普大联动。打造专业场馆,驻马店市气象科普馆实行“免费对外开放、政府购买服务、气象局代为管理”新型管理模式,郑州市气象科普馆被作为市政府重点工程,被郑州科学技术学会命名为“郑州科技馆气象分馆”。发挥气象学会作用,充分发挥气象科普人才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作用,建立气象科普专业委员会、交流分会场等交流平台。
1.3 激发气象科普创新活力
建立项目+公益的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依托各类工程项目,共同建设校园气象站和气象科普宣传站(点)。成立河南省首家经民政部门正式批准注册,利用社会力量专业从事气象科普的非营利组织蔚蓝公益。建立传统+现代的全覆盖传播机制,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宣传,保证传统传播模式成效。发挥公共媒体传播优势,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利用网络直播、QQ家庭等创新气象知识传播形式。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技术的创新型作品研发机制,注重成果的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联合社会力量加强气象科普作品建设,创作各类气象科普作品达50多个。建立团队建设+工作奖励的导向型激励机制,加强气象科普队伍建设,形成了4名省内首席科普专家+3名省局首席科普专家+省新媒体气象宣传科普创新团队组成的专业气象科普队伍。加强气象科普工作奖励,建立了科普成果奖励+专家工作津贴+团队创新工作经费的奖励激励机制。
1.4 彰显河南气象科普特色
打造“一站一课”河南校园气象科普品牌:一个气象站-阳光少年气象站,在全省建设校园气象站100余个,校园气象站成为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的重要载体。郑州经三路小学校园气象站被命名“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成为河南省第一所获此殊荣的小学。一个课堂-10+1气象课堂,以“有教案、有课件、有教材和有老师”四有为标准,建设规范化的气象课。
2 气象科普社会化成效
通过不懈的努力,河南省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83.13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3次名列全国前五。4个科普场馆被命名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科普场馆被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气象科普社会化,将气象科普工作与气象业务能力提升有机结合,与实施重大气象工程建设有机结合,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对气象工作理解支持有机结合,与满足人民群众气象获得感有机结合,以气象科普发展高质量服务河南气象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河南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了气象部门社会影响力,社会力量的参与度明显提升,爱心企业赞助科普活动渐成共识。当前,气象科普工作已经成为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和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气象科普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了气象工作积极融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出了贡献。
3 下一步工作思路
3.1 构建气象科普社会化格局
切实把气象科学普及放在与气象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气象科普的重要途径就是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要广泛动员,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气象科普工作,切实提升气象科普效益。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联动机制,打破部门界限,破除思想条框,推动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格局。
3.2 健全气象科普工作管理机制
联合各部门、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气象科普,推动形成气象科普的国家投入、项目引导和社会资本补充的气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依托社会资源,丰富气象科普知识传播途径,加强气象宣传科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受众性,切实把气象科普工作当作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来推进[4]。不断健全气象科普广泛动员和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各方面参与气象科普建设的积极性。
3.3 健全气象科普组织机构体系
谋划气象科普工作立体工作格局,逐渐完善体制机制、完备科普评估体系,理顺科普机制。横向吸纳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气象科普。建立气象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部门合作,发挥科协、教育、农业、水利、文化、卫生、旅游等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通过联合发文、开展活动、共同投资等途径实现气象科普大联动。
参考文献
[1] 韩琦,陈石定.关于气象科普社会化作用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8,10(16):179-180.
[2] 陈翀,马孝文,李忠明.中国气象科普评估指标现状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5(6):78-79.
[3] 刘波,王海波,徐嫩羽.现代化气象科普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初探[J].科技传播,2017,9(18):108-111.
[4] 张静,李竞,马京津,等.浅谈利用社会资源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工作[J].科技传播,2018,10(17):7-9.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