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7月29日,《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最新论文显示,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款重组蛋白候选新冠疫苗,在非人灵长类等动物模型中完成的实验表明,这款疫苗能诱发强烈的针对新冠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和病毒中和抗体。 据了解,这是《自然》发表的第一篇新冠疫苗研究论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该校研究员魏霞蔚、逯光文与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教授张康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为署名作者之一。 新冠病毒使用其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S-RBD)与宿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是其感染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因此,该团队设想找出最小的刺突蛋白片段作为抗原,以确保在激发最大免疫原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潜在的副作用。 该研究发现,包含S-RBD残基319—545的重组疫苗可在单剂后7天或14天之初,在免疫的小鼠、兔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中诱导有效的功能抗体应答。免疫动物的血清在体外阻断了RBD与细胞表面表达的ACE2的结合,并中和了新冠病毒假病毒和新冠病毒活病毒的感染。 重要的是,该疫苗还为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提供了体内新冠病毒攻击的保护。在接种了RBD免疫血清的小鼠和猴子身上,没有观察到抗体依赖性肺炎增强或加速出现肺炎的不良反应。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重组RBD蛋白疫苗是重要的新冠疫苗选择之一。据介绍,该团队采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进行蛋白表达来生产该疫苗,这种技术产生的疫苗通常具有正确折叠的蛋白质构象,并适用于商业规模的疫苗生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599-8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