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科学技术创新》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科学技术创新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首个青蒿素研究中心落户北京大兴

时间:2019/08/31  点击:731


         2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科技园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奠基。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作为全国首个青蒿素研究中心,建成后将助力屠呦呦团队,为青蒿素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研条件。 此前,青蒿素的研究工作都是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进行,因为条件有限,很多设施甚至摆放在楼道内。为了改善科研条件,青蒿素研究中心工程被提升为国家级项目。施工方、北京建工项目负责人胡伟介绍,青蒿素研究中心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由中部地上13层的主楼和位于东西两侧、地上7层的大空间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室3栋单体科研楼用房构成。按照计划,青蒿素研究中心将于2021年竣工。 “青蒿素研究中心工程的3栋建筑物东西低、中间高,东西建筑环绕中部主体形成托举之势,建筑的整体形态外直内曲,寓意‘医者方圆,外方内圆,外刚内柔’的中医行医之道。”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的主楼在高层开始具有向外侧的悬挑结构,使得主楼造型下小上大,这也引喻了青蒿素的来源黄花蒿的生长与绽放。楼中央取用青蒿素分子结构的形状,建成八边形的中空庭院,让整个建筑的空间布局和采光更加通透。建筑的外立面和幕墙将打造覆盖面广的垂直线条造型。 胡伟介绍,与普通科研楼不同,青蒿素研究中心将按照目前国内最高洁净标准施工。例如,实验室要保证完全密封,只有经过净化的空气才能进入实验室。这就要求室内压力比室外大,防止室外污染物流入,对建设安装有更精细化的要求。 据悉,工程建成后,将为屠呦呦领衔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提供更加坚实的科研条件和后备保障基础,助力青蒿素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全面覆盖青蒿素研究支撑体系的现代化中药科研平台、开放的抗疟及青蒿素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和全国乃至亚洲地区抗疟新药评价核心基地。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2019/08/31

上一篇:中国科研团队开展2019年长江源综合科学考察
下一篇:《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