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科学技术创新》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科学技术创新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勿做“科研富二代”

时间:2019/07/16  点击:760


         ■本报记者 冯丽妃 “希望中青年科学家加强自我培养,成为战略科学家,不要变成‘科研富二代’。”近日,在纪念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理化所)组建20周年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的一番话引来全场一阵掌声。 这番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个拥有500余人的“理化大家庭”已经今非昔比,有了一定的“家底”;另一方面,这个“家”未来的发展不能“守成”。 “营养不良”“没有几台像样的装备”,很多与会的科研人员仍对理化所组建初期的情形记忆犹新。弹指一挥间,今天的理化所已经走出那段“保生存”的窘境,发展为中科院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经费富集 “科研经费是一个研究所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所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中科院院士佟振合对此深有感触。 佟振合记得,理化所组建之初,因评估成绩不高,从中科院拿到的创新经费很有限。据所长张丽萍介绍,刚组建时,理化所全所到位经费仅4000万元;而2018年,相关经费超过8亿元,是建所时的20倍。 经费增长的背后体现的是责任的担当。据统计,理化所20年来先后承担重大重点项目500余项。其中,自2008年以来承担了多个“亿元级”项目,如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装备研制、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研制等,展现了科技“硬实力”。 不过,在许祖彦看来,理化所仍应继续加强自有资金的积累和结构优化,“一两个亿远远不够”。 成果“富矿” 理化所的很多成果都是基于源头性的基础研究创新,再走向产业化。以大型低温制冷系统为例,该所依托财政部科研装备重大专项研制的液氢温区10kW/20K大型低温制冷系统,打破了我国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二期项目又研制出250W@4.5K氦制冷机、500W@2K冷压缩机样机等液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设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这一系列产品满足了国内大科学工程需求,带动了我国低温装备行业跨越发展。产品还出口韩国,首次走出国门,得到了国际认可。”中科院院士周远说,“这对于我国低温工程走向国际前沿、走向市场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另一个典型事例是明胶清洁生产。我国是全球明胶生产第一大国。传统明胶生产技术耗能严重,存在巨大的环境压力。理化所几代明胶人创建的酶法明胶技术是生物制造领域的一项颠覆性行业技术,其生产周期短、节能、节水,生产稳定性好,环保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我们团队已经在宁夏吴忠、内蒙古包头建立了年产能3000吨的生产线,还走出国门,在埃塞俄比亚设立了千吨级绿色酶法明胶生产技术示范线,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理化所生物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郭燕川介绍。 20年来,理化所的亮点成果远不止于此。从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太阳能光化学转换领域的原始创新到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研究领跑国际,从深紫外激光源科研仪器自主创新到脉冲管制冷机遨游九天、固体浮力材料逐梦深海,从高低温复合式肿瘤微创技术实现临床应用到推动我国成为维生素D3最大生产和出口国……相关创新成果不胜枚举。 通过不断转变“重基础、轻应用”的传统观念,以及拓展高技术创新领域,理化所的科研已经形成了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应用、产业化“三足鼎立”的竞相发展局面。 “根据理化所的特色定位,我们鼓励做应用研究,鼓励从事成果转化和高技术攻关,但这并不是忽视基础研究。”张丽萍说,“盘点我们的应用成果,很多甚至要追溯到原中科院感光所和低温中心等前身机构的原始创新。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努力产出原创成果。” 正因为成绩突出,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2015年调研该所时指出:“理化所作为一个学科交叉的代表性研究所,经过10余年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团队合作、协同创新的优秀文化,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特色,是研究所整合的成功范例。” 守住精神 在许祖彦看来,未来20年,理化所“应当并且可能有更快、更高、更大”的发展,他希望青年科学家在创新与传承的基础上,提升理化所的先进文化,不断培育新成果。 事实上,理化所科研“青椒”们已经肩负起为研究所战略发展出谋划策的责任。“所里已经开始做‘十四五’的规划,我们希望更多地采纳‘80后’‘90后’的创新想法。”张丽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要让他们大胆地去想,我对他们有信心。” “上天入地下海,很多重要材料和设备的研制我们都在参与。”谈起理化所发展现状,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青年代表陈厚磊满怀自豪。在他看来,这个“家”今天的发展局面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 “正像许院士说的一样,我们不能做‘科研富二代’,上一代规划好方向、选好技术路线,我们跟着走。”陈厚磊说,“现在研究所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培养,让年轻人担任重大项目负责人。青年强则所强,接下来的10年、20年,我们要勇敢接过‘接力棒’,科技报国,把理化所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2019/07/16

上一篇:新疆哈密东天山草原上粉红椋鸟飞离巢穴
下一篇:钾通道缺陷或导致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