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吴强 吴蝶
摘 要: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绵阳市作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是我国重要国防科研重地,也是促进军民融合战略的重点地区。该研究围绕绵阳地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优势力量展开分析,探討了军民融合发展深度不足 的限制条件,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便为绵阳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并支持绵阳市乃至四川省军民融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绵阳市 地方政府 军民融合 深度发展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a)-0-02
1 绵阳地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优势力量
1.1 平台发展
2018年12月27日,久远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由中物院军转民唯一产业发展平台久远集团投资4亿打造,计划于2020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聚集更多的军民融合企业30家以上,链接军民融合的多种产业模式扩建至200家以上。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久远集团与西门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扩建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平台的发展中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次落户科创园区的久远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将建成军民融合的双创企业基地、工程化验证平台、科技成果二次开发体系,构建健全的军民融合生态立体化体系资源融合模式。通过集聚高科技人才团队,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推动区域科研发展的创新能力,带动军民融合创新产业的高速发展,为绵阳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开发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进而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融合路径高速发展,助力绵阳军民融合产业的蓬勃发展。
1.2 技术推动
绵阳市政府2018年9月25日召开了《军民融合助推西部产业发展研究》课题座谈会。课题组专家,以及绵阳地区诸多企业参与了此次会议,并发表了进一步助力于西部产业发展的会议宗旨。研究课题通过对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深入调研,发现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发展需求在逐步扩大,虽然产业融合优势较为明显,但技术融合优势略显不足。以航空产业为例,西部地区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径需要以技术方向为主导,对军用装备和技术的研发进一步加强投资力度。尤其在促进当前的生产模式中,仍然以军事技术为主导,对于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围绕地方企业的技术、产品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能够发现部分资源整合在技术方面的劣势仍然存在。未来促进军民融合的发展中,仍然需要对绵阳地区的部分代表性企业加强甄选,进一步现场考察获取一手资料。给予当地优势企业帮扶,并明确军民融合的重点发展对象,才能以企业技术优势和军事技术优势的交叉迭代,推进科研成果的创新和技术升级,真正支持绵阳市政府对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积极作用。
2 绵阳市地区军民融合发展深度不足的限制条件
2.1 尚未明确科技研发的统一标准
绵阳科技城的发展速度较快,领先全国的是规模,而并非绝对意义的技术生产力。在军工技术的民用研发方面,由于军工技术本身的针对性较强、保密性过高、技术路径极为复杂,还未能够将军工技术真正融入民用生产。如果军工技术无法真正转型为民用技术,那么军工市场的成本迭代仍然无法通过民用产品来抵消。但是如果强行建立民用技术与军工技术的统一标准,实际上也是弱化军工技术在实践应用层面上的科技研发优势。因此,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路径较难统一,且军用需求与民用需求很难设立唯一衡量标准,以至于出现了绵阳市地区军民融合发展深度不足的现象,是军工单位与民营企业进一步融合发展的主要技术壁垒,是尚未明确科技研发统一标准而造成的一种融合发展限制。
2.2 军工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较低
绵阳科技城国防科研院所,以及每年新进民营虽然有诸多科研成果问世,但真正在实践层面的科研转化率却仍然较低。如果无法真正实现科研成果学术价值向社会发展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其军民融合的发展速度也必然受到限制。相关调研结果表明,绵阳科技城在促进军民融合方面的产业链构建中,仍然无法将所有融合式企业的科研成果全面转化。其中虽然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更为严重的限制是军工技术无法实现民用化的技术发展。目前,国防科研院所每年承接的军品研发任务逐步上升,国防科研院所得到的科研经费较为充足,对拓展民品业务的需求量极小,进而造成了西部国防科研院在民用技术或业务方面的融合局限性。尤其军品生产技术在专业性方面过于集中,同时涉及到军品生产的保密性问题,间接影响了生产力或生产资源的有效转化。
2.3 军民合作企业的发展环境劣势
从民营企业角度分析,借助国防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而中小微企业在长期发展过渡阶段,对国防科研院所的技术应用并不具备资源条件,企业融资渠道也会相对单一。绵阳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支持性政策,但是在整体市场竞争力中,微小企业的优势仍然并不明显。多数地方政策倾斜于大型军民融合企业,对微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中小企业自身的市场资源和生产力也很难与国防科研院所直接对接,才造成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弊端。虽然目前绵阳市政府在军民融合企业方面的融资政策支持性较强,但并未真正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市场融资环境仍然处于劣势状态,很难从根本上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相关调查显示,绵阳科技城内91%中小企业,在其产业链流通环节中处于单一合作机制,自筹资金占比在75%以上,少部分企业获得了金融机构贷款,但在风险投资、政府资助、国外融资等方面的占比相对极低,严重限制了民营企业在军民融合模式下的健康发展。
3 绵阳市地方政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积极路径
3.1 加速协同创新,完善融合转化体系
此前,在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中,中物院、电科集团54所、西科大等公布了1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产业项目类型涵盖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天航空、新型材料、节能环保技术等诸多市场环境优越的项目资料。这些科研项目在本质上,均具有实现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条件和优势。最为关键的是地方政府需要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注重经济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探索军民两用技术的全新发展路径。通过地方政府牵头,不断拓展出创新成果在市场层面的宣传路径,将科研成果的应用优势扩散,引导创新优势向实践应用层面转移,进而加速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的转化体系逐步完善。绵阳市地方政府,需要将政策支持的方向界定为军民两用技术,并积极开发二次研发中心。进而推动科研成果转入地方企业,同时发展规模化生产路径。例如,设立国家级军民融合创客空间,引入科研团队,补充技术优势。再如,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平台,促进创新型企业的总体入住率。通过合作组建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咨询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四川省多地企业的信息资源,令地方政府服务实军民融合的正常支持力度逐步增强,真正成为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载体。
3.2 整合资源要素,优化军民融合环境
军民融合环境的发展,首先需要具备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在整合多种社会资源要素之后,才能令整体的产业格局得到优化环境的先决条件。绵阳市强化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环境时,需要以多重技术为支撑点,整合优势资源,主攻具有交叉市场资源和产业资源的融合环境构建。例如,经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华晨25万辆整车、长虹智能制造、京东方柔性面板、东旭新能源汽车等军民融合大项目,是证明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案例。当主动边缘产业融入整体军民产业链之后,其产业集聚效应也会逐步显现,并支持更多的军民合作企业创新合作方式或生产资源互换。因此,2018年5月7日,绵阳市地方政府以“创新、融合、共享、多赢”为主题,开展了第二届国防军工企业资源管理创新大会,是借助地方政府为交流平台,协同社会多种生产资源深度融合,扩大合作意向和发展格局的积极措施。
3.3 加速人才培养,扩大政策扶持力度
人才是社會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人才峰会的举办,推动了军民融合的人才发展交流,以及协同创新和协同引才发展策略规划。从中能够发现,地方政府对于政策扶持力度的调整,有助于加速人才培养效果,为军民融合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更加需要人才的支撑力。绵阳市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人才。地方政府可以随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未来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通过制定并实施军民融合的人才新政,单独创设军民融合的人才资助项目,累计吸引人才的社会驱动力;通过地方政府新政,来建立和开发新型的人才市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团队,助力于后备人才力量的吸引。
4 结语
综上所述,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绵阳市政府仍然需要蓄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不断向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迈进。通过加快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资源对接,提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优势条件。通过释放军工产能,促进多种产业聚集;加速协同创新,完善融合转化体系;整合资源要素,优化军民融合环境;加速人才培养,扩大政策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纪海,樊伟,师仪.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下的敏捷动员理论体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121-127.
[2] 杜人淮,汪琳,郭玮.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战略举措[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5,18.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