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科学技术创新》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科学技术创新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390

国内统一刊号:CN:23-1600/N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大16开

邮发代号 :14-269

投稿邮箱 :kxjscx@kxjscxzzs.com

在线编辑QQ :959914545

教育公平视角下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时间:2020-01-24  点击:582


       

李红亮 王亚全

摘 要:教育公平是国家进行教育资源配置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该文对我国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索研究,即高校的自主办学和办学形式、高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调整区域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这些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育公平 高校 可持续性发展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b)-0199-0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和实现教育公平,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教育2030年的发展愿景概括为“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我们认识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教育公平视角下,探索研究我国高校可持续性发展,适应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不仅有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质量提升,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与教育息息相关的国民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 教育公平与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我们认为,教育公平是整合教育资源的规范和原则。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人人应当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高校学生学业和个性应当得到充分发展,与教育公平一样,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1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观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在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进行资源整合,正确处理高校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依照自身发展的承载能力适度发展。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观从差异性、多样性和多角度体现教育的公平和效益,以提升教育质量为发展动力,使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1.1.1 高校的价值观

教育公平的观念、政策与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统一的、互动的,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长远来看,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受教育者产生持续性影响,为国家人才战略服务。

1.1.2 高校的人才培养观

高校的发展应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每个人得到合理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公平、全面发展,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1.1.3 高校的发展观

(1)规模的扩展与质量的提升相适应。不能一味地进行规模扩张,应该考虑高校自身发展的承载能力。

(2)教育的投入和教育的成果比例均衡。高校的人力、资金和教育资源的使用,以及毕业生的价值能力能够为社会转化相应價值。

(3)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树立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专业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自身需求。

(4)协调各地区的高校发展。优化和调整资源配置,促进高校间协同发展。

1.2 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意义

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体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教育公平意愿,能够实现教育公平完善过程中的动态平衡,通过教育公平环境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控和优化内部结构,寻求创新机制,走特色化办学道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2 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影响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是高校自身结构优化与教育功效发挥的矛盾,另一方面是高校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不匹配。

2.1 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2.1.1 高校自主办学和发展的定位不准

高校如果没有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能提高自主办学能力,就会阻碍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是决策权力核心,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和权利,对于办什么样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缺乏明确认识。

2.1.2 高校缺乏发展特色,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

高校的办学定位不应趋同和缺乏特色,高校办学目标定位不能都趋于扩大规模,不是所有高校都有能力创建一流大学。不切实际的定位,不符合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高校的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也会阻碍可持续发展。

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趋同性,使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调,缺乏竞争力。与重点高校相比,普通高校的师资水平、学生层次、经费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科专业的建设缺乏活力。

此外,高校申请、选择学科专业的审批制度需要改进。在当前形势下,由于潮流的引领、技术的变革不一定是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首发,被动跟进社会需求的演化迭代,新专业的审批在决策层论证、调整后往往已经滞后于社会亟需。

2.1.3 高校规模过度扩张引发教学质量下滑

高校过度追求入学率或盲目进行规模建设,使教育能力难以承受与之相应的动态平衡,因而容易忽视职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造成就业困难,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1.4 高校教育投入不足,阻碍可持续性发展

高校发展的速度、规模以及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随着高校自身规模的发展,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经费投入不足会导致办学条件困难,影响教学、科研以及毕业生就业,使高校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进而造成高校自身功能失调。

2.1.5 高校无力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社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要求高校以教育质量为基础、差异化发展,高校的自主权、创新能力不足,就不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的激烈变革。

2.1.6 高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各区域教育规模、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存在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总体上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2.2 高校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2.2.1 突出高校的主体性

高校需要自主的学术氛围,在国家法律的支持下进行高校自治重构,发挥创造性,改革高校管理体制,提升高校自主办学的能力,优化高校自身结构和资源配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2.2 找准高校办学定位,调整专业结构

高校应树立科学、实际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学科专业设置应适应社会发展,与地方性的主导产业和优势行业相对接,避免学科专业的重复设置。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规模并不大,学科专业并不齐全,以理工科为突出特色,堪称一流。此外,应加大对高校的学科专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

2.2.3 调整招生规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对高校规模的发展进行调节,资金的投入侧重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和培养师资,设立不同类型、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增加高校的办学活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依靠社会力量、激发教育投入的热情,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改善高校的办学设施,高校之间公平竞争,引导高质量与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2.4 高校间协同发展、良性竞争

针对高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兼顾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高校可以调整招生比例,适度减免学生费用,解决一些边远地区急需人才短缺的问题,缩小地区间高校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加强不同区域高校的合作和资源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共享、教育资源共享,不同高校间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

3 结语

当前,在实施教育公平愿景的进程中,探索研究高校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高校必须通过调整自身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怡爽.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 潘懋元,李国强.2030年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前瞻[J].中国高等教育,2016(17):5-7.

[3] 杨丽丽.市场机制: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选择[J].教育探索,2014(11):87-88.

[4] 朱永新.追尋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5):8-10.

[5] 张继平.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特点及实现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2):13-18.

[6] 常昊,邓佳佳,田亚平.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初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9(3):84-87.


本文由: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2020-01-24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对当代管理会计学发展方向的后现代性反思